面对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人都出现了普遍的睡眠障碍问题。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时间或节律紊乱。睡眠障碍性疾病包括失眠症、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等。
据有关研究显示:“这种现象很普遍。”
临床表现:
女性、老年人更多见。表现为四种类型:
①入睡困难;
②睡眠维持障碍,易醒;
③早醒 (醒后不能再睡);
④睡眠质量差,次日晨醒后仍困倦,无精力恢复感。
多数患者因过度关注自身睡眠问题产生焦虑,出现紧张、不安、情绪低落,严重者有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周围血管收缩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而焦虑又可加重失眠,导致症状的恶性循环。
治疗: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式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放松治疗,行为治疗和认知与行为治疗。当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用药物治疗或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
1.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
(1)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
包括地西泮(安定)、氯氮䓬(利眠宁)、硝西泮(硝基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非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GABAA)上不同的α亚基发挥作用,有催眠、抗焦虑、解痉和肌肉松弛等药理作用。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
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下降、跌倒和认知功能减退等。老年患者应用时尤须注意跌倒风险。使用中-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失眠时有可能引起反跳性失眠。持续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后,在停药时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苯二氮䓬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泌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损害者、OSAS患者以及重度通气功能缺损者。这类药物多数经CYP3A4酶代谢,因而易受该酶诱导剂和抑制剂的影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2)非苯二氮䓬类
药物包括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与BZDs相比,新型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仅有单一的催眠作用,无肌松弛和抗惊厥作用。
不同类型的失眠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入睡困难的患者选用诱导入睡作用快的药物,如半衰期短的吡唑坦、三唑仑、咪达唑仑等;夜间易醒的患者可选用中效催眠药如艾司唑仑等。有明显日间焦虑和能耐受次日镇静者选用长效催眠药。
2.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一觉醒周期,可以改善时差症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因不良反应很小,可在老年人群中使用,也用于倒时差。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雷美尔通、阿戈美拉汀等。
雷美尔通是目前临床使用的褪黑素受体MT1和MT2激动剂,可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以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由于没有药物依赖性,也不会产生戒断症状,已获准长期治疗失眠。阿戈美拉汀既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因此具有抗抑郁和催眠双重作用,能够改善抑郁障碍相关的失眠,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连续性。
3.抗抑郁药
目前临床上愈来愈多地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作为镇静催眠药物使用,适用于伴有抑郁症状者。
低剂量多塞平(3~6mg/d)、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小剂量米氮平(15~30mg/d)等抗抑郁药物与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有益于尽快改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例如,唑吡坦和帕罗西汀联用可以快速缓解失眠症状,同时协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
用药注意事项:
1、失眠治疗药物能引起嗜睡,从事驾驶、仪器操作或其他需要集中精神才能完成的操作时,应当谨慎使用;
2、要避免与酒精或其他引起嗜睡作用的药物合用;
3、苯二氮䓬类药物长期应用后不能立即停药,否则容易出现反跳或者戒断综合征;
4、某些药物在应用到抑郁症患者身上为其治疗失眠时,要警惕患者出现行为异常、病情恶化或自杀倾向;
5、有一些药物会导致肝肾功能的损伤,使用时要密切注意肝、肾功能检查。
(供稿/药剂科 张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