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拿到药品说明书或者医嘱时上面经常写着一天三次、一天一次或两次服用。可是您真的了解一日三次怎么服用吗?不少患者觉得“那不就是跟着一日三餐服用吗?”其实这是不少人理解上的误区,一日三次≠一日三餐。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有关服药频率的小知识。
常见的服药频率:
一日一次:每日在同一固定时间服用。具体是早中晚哪个时间段服用,结合自己的作息习惯确定一个时间就可以了。
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一般在早8时,晚8时各一次)
一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建议早6时、下午2时、晚9-10时各一次)
一日四次:早、中午、下午、晚各一次(建议早7时、中午12时、下午5时、晚10时各一次)
一日多次:尽量在24小时内均分。
此外,大家还可能遇到顿服,指的是一次性服用一天剂量;必要时指疼痛或突发时服药,但不要超过一天允许的最大用量。
为什么药物会有“一日三次”的服用方法?
临床上给药常以药物的半衰期来作为用药间隔时间长短的主要参考依据,半衰期长的说明它在体内消除慢,给药的间隔时间就可长些,半衰期短的说明它在体内消除的快,给药的间隔时间就可短些。消除快的药物如给药间隔时间太长,血药浓度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消除慢的药如果给药过于频繁,往往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因而就有每日一次、每日两次、每日三次、每日四次、顿服等用法,如果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就会引起药物蓄积中毒或药物效率降低的问题。
这一点对抗生素类药物尤为重要,因为抗生素要达到杀灭细菌的效果,则需要血液内及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如果按照多数人的吃饭习惯,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6点服用,间隔时间分别是4小时、6小时和14小时。这样会使血药浓度白天高、夜晚低,杀菌作用只在白天发挥功效,到晚上细菌又会大量繁殖,很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本来有效的药物也会减效,甚至失效。这类药品的服用方法一日三次指的是每隔8小时服一次药,为了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我们可以把用药时间安排在早晨6点、下午2点、晚上10点。这样既不会打乱原有生活规律,也不用半夜起来服药。
如果发现漏服药物该怎么补救?
一般情况下,发现漏服药物,是不能随意补服的,以免药物蓄积发生危险。应从以下3点出发来考虑是否补服药物。
第一,看频次。
漏服药物是一日一次,如果是当天发现一般应立即按照原剂量进行补服,下一次服用可不受这一次的影响。但如果第二天才想起来,则不需要补服,更不需要加倍服用,维持正常的时间和剂量即可。
第二,算时间。
对于需要一日多次服用的药物,可以根据“漏服时间是否超过用药时间间隔的1/2”的原则进行判断。举个例子,本应分别在早上8点和晚上8点服用的药物,如果早上8点忘记服药,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的时间是在下午2点之前,应立即补服;如果超过下午2点才发现,就不用补服了,直接在晚8点按原剂量服用1次就可以了。
第三,咨询医师、药师。
如果漏服的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等的药物,上述补服原则可能不适用,建议向医生或药师咨询,切记不要擅自因漏服药物而在下次服用时加大剂量,以免引起体内药物浓度突然升高而导致药物中毒。
(审核/闫龙 编辑/何萨楚日 供稿/药剂科 张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