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来源于中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别名香白芷、芷、苻蓠。分为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滇白芷等。白芷味辛,性温,归胃、大肠、肺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可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3~1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6~12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
1. 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常与防风、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2. 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属外感风寒者,可单用,即都梁丸(《百一选方》);或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属外感风热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药。治疗风冷牙痛,可与细辛、全蝎、川芎等同用,如一捻金散(《御药院方》);治疗风热牙痛,可配伍蔓荆子、荆芥穗等药。若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者,可与苍术、草乌、川芎等药同用。
3. 鼻鼽,鼻渊,鼻塞流涕
本品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故可用治鼻鼽、鼻渊等鼻科疾病之鼻塞不通,流涕不止,前额疼痛,每与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
4. 带下
本品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药同用;若湿热下注,带下黄赤者,宜与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5. 疮疡肿痛
本品辛散温通,对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每与金银花、当归、穿山甲等药配伍,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若脓成难溃者,常与人参、黄芪、当归等益气补血药同用,共奏托毒排脓之功,如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
6. 此外,本品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注意事项】
1.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2. 服用白芷过量可引起中毒反应,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气短、出汗、血压升高、烦躁等,严重者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3. 个别患者使用白芷可引起过敏反应,采挖白芷时,更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用药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白芷。
【配伍药方】
1. 白芷治痈疽赤肿
用法: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
来源:《经验方》
2. 白芷治大便风秘
用法: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
来源:《十便良方》
3. 白芷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
用法: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
来源:《丹溪心法》
4. 白芷治痔疮肿痛
用法: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
来源:《医方摘要》
5. 白芷治肠风
用法:香白芷为细末,米坎调下。
来源:《百一选方》
6. 白芷治鼻渊
用法: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
来源:《疡医大全》
7. 白芷治半边头痛
用法: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 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白芷细辛吹鼻散
8. 白芷治头痛及目睛痛
用法: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
来源:《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9. 白芷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
用法: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
来源:《百一选方》都粱丸
10. 白芷治刀箭伤疮
用法:香白芷嚼烂涂之。
来源:《濒湖集简方》
11. 白芷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须此排脓。
用法: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
来源:《本草衍义》
12. 白芷治肿毒热痛
用法:醋调白芷末敷之。
来源:《卫生易简方》
(审核/闫龙 编辑/何萨楚日 供稿/药学部 张星星)